從事件本身來說,在我國現行的化妝品添加物質法規中,熒光劑并非禁用物質,只要經過相關部門審批,正規生產,可以放心使用。但從事件外來看,當接二連三的負面輿論纏身,本就輝煌不再的舒膚佳又有了新的煩惱。
“熒光劑”為何物
因添加熒光劑,舒膚佳再次被質疑。6月6日,“舒膚佳回應香皂含熒光劑”的詞條在微博平臺不斷發酵,引發爭議。爭議背后源于某測評博主發布的一段測評視頻。在該博主發布的測評視頻中,舒膚佳純白清香型香皂被檢測出含有熒光劑。在該視頻中,舒膚佳官方回應:“舒膚佳純白香皂的配方中為了調節香皂的色澤,添加了微量的調色成分,正常使用不會對皮膚產生影響。”
這樣的回應似乎并沒有讓消費者安心。有消費者擔心經常使用,就算微量也會影響人體健康。也有不少網友羅列出熒光劑的危害,譬如皮膚過敏,影響血液系統、肝腎功能等。
對此,舒膚佳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關于舒膚佳產品在添加劑的安全把控上,舒膚佳品牌所有產品上市前均經過大量嚴格測試,以確保符合所在國家、地區相關法律法規,安全與質量有充分保證。“關于測評博主視頻,講到‘舒膚佳香皂中含熒光劑,可造成消費者皮膚紅腫、內分泌紊亂,對免疫系統造成影響,甚至致癌’。該說法無視科學事實,屬不實傳言。”該負責人補充道。
官方回應微量添加,正常使用不會影響身體健康,消費者不放心拒絕接受官方回應。孰對孰錯一時間難有定論。
熒光劑為何物?又是否能夠被允許用在化妝品中成為此次爭議的焦點。
根據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發布的科普信息,熒光劑是熒光增白劑的簡稱,是一類復雜的有機化合物。該化合物在陽光或者紫外線的照射下會發出藍色或者紫色的熒光,能增加視覺上的白亮度。熒光劑依據其化學結構不同,可以分為二苯乙烯型、香豆素型、吡唑啉型、苯并氧氮型和苯二甲酰亞胺型。其中,目前常用的熒光劑如硅酸鋅、硫化鋅鎘、熒光黃、桑色素等,主要成分是二苯乙烯類衍生物。
在《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禁止使用的物質中,熒光劑不在其中。根據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科普信息,該物質的使用必須進行原材料申報,且需要經過有關部門的審批。因此,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其熒光劑的添加劑量和種類,都符合國家質量標準,控制在安全范圍內,可以放心使用。
頻登輿論場
這不是舒膚佳第一次出現在輿論場中。此前,舒膚佳因對其產品“去除99%”細菌的宣傳,被相關部門罰款20萬元,引發消費者不滿。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近年來不止一次陷入輿論風波,曾經的舒膚佳可謂是香皂界不折不扣的第一品牌,國人選購香皂的首選品牌。曾經的舒膚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扛起了寶潔進駐中國市場的重擔,幫其打開了中國市場。
1988年,寶潔在廣州設立了第一家屬于自己的合資企業——廣州寶潔有限公司,跨出布局中國市場的第一步。當時,一塊香皂就可以解決所有清潔問題的中國市場,寶潔將布局的希望寄托在了舒膚佳的身上。
1992年,寶潔推出舒膚佳,為了快速占領市場,寶潔一口氣在中國投資了超過50條生產線。2003年,寶潔斥資2.2億元的天價,在央視的黃金時段連續買下了3個月的廣告播出權。
隨著“舒膚佳,愛心媽媽,呵護全家”廣告火遍大江南北,舒膚佳成功地站在了香皂市場的頂端。公開數據顯示,1998年,國產香皂市場占比不足10%;2005年,舒膚佳市占率達到41.95%,占據國內香皂市場第一的位置。
然而,這樣的情況沒有持續太久,隨著香皂替代品的逐漸增多,沐浴、洗衣領域各品牌推出針對專門場景使用的產品,沐浴露、洗面奶、洗手液等,香皂的市場逐漸萎縮。公開數據顯示,香皂產量2017年同比下滑2.2%至89萬噸;2018年同比增長1.12%至90萬噸,2019年香皂產量與2018年持平。2016-2020年中國香皂需求量呈現下降趨勢。與此同時,隨著舒膚佳受歡迎,市場上出現大量制假售假的情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舒膚佳品牌。
如今,雖然舒膚佳在香皂界依然穩居前排,但隨著整個市場的萎縮以及上海家化六神、力士等品牌的競爭,舒膚佳市占率出現下滑,目前占比為35.7%?;诖?,舒膚佳也不斷擴充沐浴露、洗手液等清潔產品以鞏固自身地位。資料顯示,近年來,舒膚佳希望通過花式營銷重回大眾視野。譬如推出香皂味香水,打出懷舊感情牌,進行捆綁營銷;合作TFboys、吳尊、陳立農等明星代言營銷等。
“隨著市場替代品出現,消費者有了更高的消費需求,下沉市場消費者需求也改變升級,洗手液、洗發水、沐浴露都取代了當年香皂的作用,香皂市場萎縮。此外,舒膚佳香皂在中國市場份額大到一度引發大量造假產品在農村市場銷售,影響其品牌份額和銷量。”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分析認為。
在快消行業新零售專家鮑躍忠看來,面對不太景氣的行業環境,品牌需要通過一些新的營銷手段來提升逐漸沉寂的品牌活躍度。舒膚佳推出香水等營銷活動,正是提升品牌活躍度、引流的一種營銷嘗試。類似這種懷舊營銷推出跨品類的嘗試,對于舒膚佳品牌的活躍度有著很大的幫助。
聲明:轉載本網站原創內容請注明出處,本網不承擔任何由內容提供者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爭議和法律責任。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029-63907152
Copyright © 2015-2022 西安商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陜ICP備15013818號-1 公安機關備案號61011302000223
郵編:710061, 電話:029~68999207, 地址:中國·西安市長安南路493號航天大廈5層
法律顧問:陜西九成宮律師事務所 / 苗小梅律師 / 王曉輝律師 運營:西安商網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愷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