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高標準農田,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要求突出抓好耕地保護和地力提升,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
農業農村部印發的《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內容提出明確要求,就是要通過田塊整治、土壤改良、灌排溝渠和田間道路配套等綜合措施,集中力量打造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
但在素有“隴東糧倉”之稱的甘肅省慶陽市,記者調查發現,當地推進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部分地塊存在種種造假問題。高標準農田建設如何保質保量?
眼下正是農忙時節,在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溫泉鎮米堡村,村民們正侍弄著自家的果園,放眼望去,大面積的果樹林,一株株蘋果樹樹干粗如碗口。村民米春旺指著自家屋后的果園告訴記者,這些樹已在此栽種了28年。
記者:一直種的都是蘋果樹嗎?
米春旺:嗯,二十多年了,1995年就栽下了。
但在《西峰區2021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工程規劃圖》中,米春旺屋后的果園所占地塊,恰好是標號為XM927的高標準農田。明明是高標準農田,為何實際是果園?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去年底,農業農村部等多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中也要求,聚焦在永久基本農田上開展建設。
記者找到米堡村村委會文書王興社,和他沿著村道逐一查看,發現高標準農田變果園的情況并非個例。
記者:這條路的左邊應該是連片的高標準農田。
王興社:按圖上顯示應該就是,實際上里面有些不是,這個圖紙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在規劃圖上,米堡村于2021年完成建設的高標準農田,地塊大片相連,分布在X030縣道兩側。但經記者現場實際比對,發現在米堡村至少有30處標號地塊“圖文與實際不符”。
在相鄰的齊家樓村,記者通過航拍發現,在本應為連片的高標準農田區地塊上,也出現了數百棵苗木。為何大片的苗木出現在高標準農田項目區?“丟失”的農田又去哪兒了?西峰區農業農村局計劃規劃股股長田永康解釋稱,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是省上下達任務后,分派給村里,實際和規劃有出入很正常。
田永康說:“我們最終確認的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就是以我們最終實施的地塊。這個項目是2022年12月經過市級驗收,現在驗收還沒有結束,市級驗收結束后我們才上圖入庫。”
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地塊,真的如田永康所講的那樣,可以隨意變更嗎?記者現場致電慶陽市農業農村局農田基建管理科科長樊海龍,他說:“不可能是這樣的,我們給它批是按規劃批,要變更必須要先報變更申請,我們批復以后,同意它調整才可以。”
根據慶陽市農業農村局的批復文件,西峰區2021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涉及溫泉鎮齊家樓村、米堡村等7個行政村4536戶,建設任務達1.8萬畝,投資規模2160萬元,全部為財政資金。建設期限為2021年7月至2021年10月。文件還要求,嚴格執行批復的初步設計,不得隨意調整和變更,要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及相關政策規定組織施工。
據了解,目前該項目西峰區的審核驗收已通過,市級驗收正在進行中。這樣明顯的“數字造田”,究竟是如何通過區級審核驗收呢?西峰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武龍表示,在西峰區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中,“圖片僅供參考,以實物為準”這樣不合規的情況,此前一直存在。
武龍:在實施的時候有一定差距。
記者:這個是國家允許的嗎?
武龍:反正據我了解的情況,可能大多數都是這樣實施的。
記者:您覺得現在這樣的方式是合理、合規的?
武龍:這肯定不規范。
記者:為什么會出現這樣不規范的情況呢?
武龍:據我掌握的情況,之前好像都是這樣做的,大家可能認為這樣就是合適的。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特別強調,高標準農田建設要重點補上土壤改良、農田灌排設施等短板。對標要求,甘肅慶陽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達到要求了嗎?
農業農村部牽頭起草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要求,改造后的高標準農田,均需進行機械深耕、增施有機肥。這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透水性、蓄水性、通氣性,增強土壤保肥能力等。但記者走訪發現,在甘肅省慶陽市,部分農田存在田間管理造假問題,沒有按要求、按規范、按標準施肥,而是以發代施,把肥料直接發放給村民,放任不管了。
在慶陽市寧縣盤克鎮,多個村莊甚至將本應按照畝數發放的有機肥,擅自改為按照人口發放。
盤克鎮荏掌村村支書劉鋒:政府是按地給的,村上都是按人口給的。
記者:不是應該按地給嗎?
劉鋒:實際上國家政策就是按土地面積給的,但是如果按地給,你一家兩三口人,整了四五畝地,我沒有地,村民都同意了按人口。
《寧縣2021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有機肥實施匯總表》顯示,盤克鎮荏掌村、街東村等多個村莊,有機肥均按照每畝6袋進行發放
在記者拿到的《寧縣2021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有機肥實施匯總表》中,盤克鎮荏掌村、街東村等多個村莊,均應按照每畝6袋進行發放。但在實際發放過程中,村民收到的數量卻差距很大。
街東村村民王治濤:一口人是4袋,我是6口人,24袋。
記者:就是按人口給的是吧。
王治濤:對。
記者:您家幾畝地呀?
王治濤:7畝地。
按照標準,王治濤應得到42袋有機肥,據他所說,實際上,他僅收到24袋。但即便是打了折扣的有機肥,也無法保質保量施入到相應的地塊。記者走訪發現,有農戶家中還存放著2021年下發的肥料,還有農戶正將本應施于高標準農田地塊的有機肥,挪給果樹使用。樊海龍介紹,按照相關要求,有機肥應統一實施入田,嚴禁 “以發代施”。
樊海龍說:“本身咱們要求有機肥必須要有施工單位,它要給施到地里面去?,F在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以發代施’,還發現按人頭發放著呢,發是錯的,你發的時候按人頭發就更錯了。”
有農戶家中還存放著2021年下發的有機肥料
有農戶將本應施于高標準農田的有機肥挪給果樹使用
按照相關要求,建成的高標準農田應是抗災能力強,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的耕地,畝均增產10%。慶陽市地處黃土高原殘塬溝壑區,屬于典型的雨養農業區,“十年九旱” “靠天吃飯”。記者調查發現,多處高標準農田實際產量遠遠達不到《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規定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指標。記者在慶陽隨機入戶了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后,因旱情給村民帶來的損失并無明顯改善。有村民種了4畝玉米,去年僅收了2000多斤,平均每畝產量才500多斤。
記者:咱這幾畝地?
村民李書芬:4畝。
記者:4畝多地去年收了多少?
李書芬:就是2000來斤。去年種的是玉米,旱得直接沒結下棒子。
記者:村上不是修了水窖嗎?
李書芬:果園那邊有,我這沒有。有的有,有的沒有。
田永康承認,目前當地實施的高標準農田項目,還無法達到國家要求的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的目標。
記者:您現在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它達到旱澇保收、穩產增產嗎?
田永康:咱們2021年的項目實施以后,去年(2022年)的糧食(產量)沒有按照我們預期的增長。
記者實地調查采訪,還發現當地部分高標準農田存在配套農業設施造假問題。修田間路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慶陽西峰區溫泉鎮米堡村,一條使用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修建的“田間道”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經目測,這條瀝青硬化路長約200米,寬度約為4米,呈三角狀,起始和終點都連接X030縣道。村干部說,修這條路是因為路兩邊有高標準農田,但記者實地看到,道路兩側只有果園和民房。
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中對田間道路工程的要求,田間道是指連接田塊與村莊、田塊之間,供農田耕作、農用物資和農產品運輸通行的道路。但記者對照規劃圖發現,這條“田間道”并不連接任何項目區田塊。
記者:這一片沒有高標準農田。
米堡村村委會副主任朱元鈺:對。
記者:但是你使用高標準農田建設經費修了這條路。
朱元鈺:嗯。
記者:您覺得這個合理嗎?
朱元鈺:按這個標準就不合理,這個問題出在哪兒我也不清楚。
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慶陽其他縣區。在慶陽市寧縣盤克鎮街東村,一條964米長、4米寬的砂礫石路穿過村組。村干部介紹,這條路2021年完工,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為了連接道路盡頭處的高標準農田。但記者實地看到,道路和農田存在至少5米的落差,無法實現通達。
更令人意外的是,寧縣交通運輸局建設管理股工作人員任娜娜告訴記者,該路早已列入當地 “十四五” 自然村組道路硬化工程,將在今年上半年再度開挖,重新進行建設。
任娜娜:盤克鎮的街東村就在“十四五”規劃庫里面,咱們上面就是要做15公分的水泥穩定天然砂礫,再做18公分的混凝土面層,我們就是把原來的路往下挖43公分。
記者:2021年它才修好,然后這一次鋪又得把它挖開?是這個意思嗎?
任娜娜:對對對,因為現在的路和兩邊是平齊的,比農戶的房子要高出一尺高,這樣下雨的時候路上的水,會全部倒灌到農戶的房子里面,所以咱們必須把路給往下降。
按照寧縣交通運輸局的說法,4米寬的村組路每公里造價約在80萬,街東村這條村組路在兩年內將使用兩個項目的財政資金,反復開挖,重復鋪修。甘肅農業大學土地整治工程系主任武均對此表示:“這種錯誤不應該犯。我們在做任何一項工程的規劃設計之前,特別是我們土地工程類的,一定要特別清楚當地規劃。”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和緊迫任務。目前,各地正在加快推進建設步伐,財政資金也投入巨大。但如甘肅慶陽這樣,部分高標準農田存在“數字造田”等造假問題還有多少?有關事情進展,中國之聲將持續關注。
來源:中國之聲
聲明:轉載本網站原創內容請注明出處,本網不承擔任何由內容提供者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爭議和法律責任。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029-63907152
Copyright © 2015-2022 西安商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陜ICP備15013818號-1 公安機關備案號61011302000223
郵編:710061, 電話:029~68999207, 地址:中國·西安市長安南路493號航天大廈5層
法律顧問:陜西九成宮律師事務所 / 苗小梅律師 / 王曉輝律師 運營:西安商網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愷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