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生物多樣性實現恢復性增長
華商報記者從陜西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陜西是中國地理版圖的幾何中心,由北向南涵蓋陜北黃土高原、關中平原、陜南秦巴山區三大自然區域。黃土高原生態屏障、秦巴山地生態屏障、長城沿線防風固沙林帶、渭河沿岸生態帶和漢丹江兩岸生態安全帶是國家“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生物物種資源較豐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分布較密集的重要區域。陜西省分布有野生脊椎動物932種;以大熊貓、羚牛、金絲猴和朱鹮為代表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共計156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55種。種子植物4600余種,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植物314種;中藥材3291種;已知大型真菌資源達到394種。
通過不懈的努力,陜西生物多樣性實現恢復性增長。重點保護物種的種群數量持續增長,野生動物棲息地不斷擴大,專項治理成效顯著。監測數據表明,全省生態質量達到“優”的縣(市、區)面積占全省45.88%,較2016年增加20個百分點。秦嶺陜西段生態狀況評價等級為“優”“優良”等級面積首次超過99%。
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
陜西將做好四方面工作
目前,生態環境部首次將生物多樣性指標納入生態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這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下一步,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將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將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質量的向往和追求為目標,整體保護、系統推進、綜合治理,著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為共同營造天藍、地綠、水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空間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
二是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工作。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陜西省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秦嶺區域、黃河流域等重點區域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和評估工作,開展生物多樣性優先區域外來入侵物種普查,摸清陜西省生物物種資源底數及分布,建立生物多樣性數據庫,為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三是加強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監管。開展陜西省“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重要自然生態系統及珍稀瀕危物種棲息地保護,守好生態安全屏障。認真落實秦嶺生態保護條例和總體規劃,實施好秦嶺污染防治專項規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項規劃,切實加強秦嶺生態保護。
四是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遴選工作。系統總結典型案例,提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模式路徑,加大宣傳推廣力度。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聲明:轉載本網站原創內容請注明出處,本網不承擔任何由內容提供者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爭議和法律責任。
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63907150/029-63907152
Copyright © 2015-2022 西安商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陜ICP備15013818號-1 公安機關備案號61011302000223
郵編:710061, 電話:029~68999207, 地址:中國·西安市長安南路493號航天大廈5層
法律顧問:陜西九成宮律師事務所 / 苗小梅律師 / 王曉輝律師 運營:西安商網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愷翼網絡